自從沒能把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一口氣讀完之後,已經好久沒碰村上春樹的作品了。
他曾經是我大學時代讀得最勤的作者,也曾因為他,跟暗戀的對象有了共通的話題,不過,那真的是好遠好遠、幾乎都要想不起來的記憶。
記憶,卻是這本《黑夜之後》的鑰匙。
我知道,當卡夫卡也是我最愛的作者而我卻怎麼也讀不完,絕不是地點從城堡換到海邊的關係,我知道我老了,老到懂得跟「染料」保持安全距離。邱妙津曾形容自己是易染的,我懂得,那種即使風乾了仍然漬跡清晰而痛楚的易染,於是學會克制自己好奇觸碰的欲望。
村上春樹列入了克制名單,寧願抽取一本《經理人》月刊或是《漂亮家居》。
有點訝異在十大花蝶租書坊看見《黑夜之後》,原本是要去租最新的《壹》週刊的說。
書介上說,這是他出道25年的紀念作,也是首度突破敘事風格、以第三人稱書寫的小說,衝著這兩點,與厚度輕薄,便不再思索安全的問題。
果然,也好險,之前是多慮了。淡淡的故事,一貫山羊座的細節靡遺,黑夜之後敞開的是一片灰色,並不嚇人,也無殺傷力。村上春樹很喜歡寫的獨生子,這回變成滿接近偶像劇的男主角高橋,而總以兩種面目出現的女主角們,以前的直子與阿綠,在這本書換成了惠麗與瑪麗。然後像老鼠、羊男這些角色都隱佚去了,連電視後的另一度空間裡的無名男子,最後也消失不見,「莫非村上開始勵志了起來?」讀完最後一個字時我心想。
黑夜之後天亮之前到底有什麼呢?除了自棄沉睡的惠麗,她的時間與空間被當做一個存在,對照於瑪麗、高橋與薰等人所經歷的時空,我讀到了作者的人道關懷,對於人性中的惡念犯行所發出的疑惑。一個結了婚的上班族,如何在窒悶高壓的工作中,無法克制地毆打傷害了一個妓女;一個被傷害過的女孩,如何隱去真名棲身於賓館,做著打掃收拾的差事。是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在黑夜之後吐露,有的得到暫時的安慰,有的則背負著陰影繼續呼吸。
而為什麼說村上開始勵志了呢?當自覺孤單如牧羊女般長大的妹妹瑪麗,記起了曾經與姐姐惠麗困在黑暗電梯中的緊密相依,終於回到家,擁抱如白雪公主般、與自己長期隔閡的姐姐,沉睡如植物人般的姐姐,在小說尾聲出現了甦醒的跡象,我想這部作品如果拍成電影或電視的話,最後一個鏡頭應該就是從惠麗微微顫動的手指(或眼睫毛?)pan 向窗外初起的天光吧?
總之,村上倒是寫對了一件事,如果不是生命中曾經發生過好事情,還留存著些許可被喚醒的美好記憶的話,我們該靠什麼撐下去呢?
- Jun 01 Thu 2006 05:04
黑夜之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