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 又一本雜誌創刊了。這是我的本業,或說至少也是這五年來吃飯的工具,沒有一秒猶豫,立刻從架上取下結帳,回家展讀。
 新出的這一本叫做《LOHAS》,2006年8月創刊號,售價49元,不令人意外,主題正是近期風行的樂活,圖文圍繞著樂活,類別涵蓋吃、運動、旅行、手工藝等。
  看完之後,沒有驚喜,不像兩年前突然發現了《La Vie》,或是《ppaper》,冒出第一個念頭是「居然有人做了?!」的那種既欣喜又黯然的驚喜。
 我懷疑《LOHAS》是一本統一企業出資包給台灣角川書店做的月刊,也許吧,但不重要,因為想把思緒先稍微整理一下的,是照片中的那幾本。
 左上方的是《ppaper》,右上方的是《蛋報》,下方左邊兩本是《0-99》,右邊這本是《mogu》(蘑菇)。

 依我個人主觀的分類,這幾本刊物的目標讀者群,從左上到右下依序遞減,要價則是依序增高,分別是49元、69元、99元與100元。
 也是主觀的觀感,我覺得《ppaper》與《蛋報》可歸類於時尚加上設計,《0-99》與《mogu》可勉強歸為生活類,但這種生活類跟《LOHAS》的概念完全不同,也許不該稱之為雜誌,而是書,每期主題不同的小書。

----以下省略書名號----------

 從版權頁看起,ppaper是由包益民領軍的創意設計團隊製作,除了承接企業行銷設計案,總編輯胡至宜,也就是包太太,自己還有一家孕婦裝公司,包氏國際不只出版ppaper,也發行設計類專書,承辦政府部門與企業設計大賽等活動,我猜,原本ppaper可能只是接近企業刊物或活動文宣品那樣的功能,卻沒想到台灣讀者對品味、設計讀物的渴求度已經高漲到超乎預期的地步,讓這本「實驗」刊物變成「暢銷」消費品,爆紅之餘包益民也突然變成創意達人,一年半後從月刊改為半月刊,據說目前每期發行8萬本。
 當然,除了定位與包裝成功的因素之外,我想通路與售價絕對是兩大功臣,在7-11上架、49元的售價,既便利又便宜,就算不是真的好好讀,買一本放在辦公桌上拜也很有面子。
 蛋報則是蛋月刊的輕量級,或說是濃縮版,蛋月刊在設計界原就赫赫有名(我是指國內的中文刊物),它的封面設計屢屢拿獎,圖文品質本就有口碑,製作團隊與顧問群也都是名號響亮的設計師,蛋報蛋刊算是業內刊物,辦起來游刃有餘。
 0-99與mogu的團隊背景我看不出來,感覺上很像是同仁刊物,也就是一群「有理想、有創意的叛逆文藝青年」玩出來的東西,能玩多久不敢說,能賣幾本更是存疑,但這兩本的品質並不業餘,看完了會有一種吾心往之的認同感。

 再看目錄頁,基本上ppaper與蛋報走的還是雜誌規格,包括:編輯台、專題、新聞、(人物)專訪等各單元,對!還有廣告。但0-99與mogu不玩這一套,整本就是一個主題貫穿頭尾,例如0-99的試刊號#01在講「時間太多怎麼辦:史上最無聊網站100選」,就是這100個網站列出來,試刊號#02「想搞得跟家裡一樣嗎?辦公桌裝潢術」就去拍各式各樣的辦公桌,給你看到桌上桌前桌子周圍的「咪啊」(各種小東西)。 mogu是無意中在誠品發現,買到的是2005年No.6的「小碎花的愛情」,翻開來嚇了小小一跳,原來登的是募集來的文章,下一期的徵文主題叫做「房間」。當然啦,也許有的並不是投稿而是邀來的,比如黑鳥麗子的文章;或是有的看起來會納悶:「這干小碎花的愛情何事?」,就如同我買到的這一期,有一篇mogu人物專訪自然捲,從頭到尾我只在照片上發現自然捲的女生穿了件小碎花裙...,不過,我還不致為我的100元發出悲鳴,因為這小小薄薄的一本實在是太可愛了,可愛到我很驚訝,原來刊物真的能這樣搞,還真的可以賣!

 在我有限的紙張知識中,我只分得出道林與銅版紙的不同,而巧的是,這幾本,包括LOHAS,用的都不是銅版紙(管你是雪銅或特銅,一般市面上的雜誌大多都用銅版紙,只是磅數有差異),儘管開本大小不一,我猜這些刊物都偏好選擇接近圖畫紙的質感,ppaper、蛋報、mogu與LOHAS採用騎馬釘,0-99用膠裝,兩者技術難易度或影響差異還得請教專業人士,不過感覺起來還是有些許不同(我就覺得用騎馬釘裝訂比較easy,膠裝比較正經)。

 這幾本都有一個共通點──視覺呈現。乍看之下,會覺得版面清爽,很有設計感。版面為什麼清爽?我想主要原因是設計者很了解留白的藝術,也很捨得,不論是捨得把圖片變大(一張好圖可以放整頁,甚至跨頁),或是捨得不要把圖文塞滿整個頁面,這樣一來不僅能凸顯主體,閱讀起來也很有呼吸空間。但這並不是說這幾本刊物都變成了圖畫書,只把照片放滿就好;相反地,文字量還相當多,比如0-99的文字又多又不易讀,但設計上趨向方塊處理,很像是把字寫在memo紙上貼在圖旁邊,或是ppaper常把文字部份靠邊放,一頁橫切開來,文在下圖在上,或文在下上面完全留白,甚至乾脆文在左頁,圖或廣告就整個放右頁,不像傳統雜誌,常為了嵌圖跟走文問題挪版面挪了半天,小里小氣大傷腦筋。

 可是,這就是創新嗎?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模仿國外雜誌的做法,或歸因於雜誌的屬性不同。我想,這樣的設計,並不是傳統雜誌的美術設計做不到,而是不敢做,一來是圖片的品質必須相當好,才有撐起整個頁面的力道,二來是圖歸圖、文歸文的設計,很可能被誤認為「沒設計的偷懶做法」,於是很多人只好拼命做些文包圖、文壓圖、一張圖出血刷淡當背景之外還要擠進三張圖加框走文等等,最後圖文混雜賓主不分的「豐富」設計。

 另一個共通點是文字風格。你可以發現,這幾本的用字與筆調都跟一般雜誌相當不同,粗略地分,前者比較「個性化」,後者偏向「報導式」。個性化的程度,過去總跟雜誌設定的「大眾化」程度有關,也就是愈商業化、大眾化的定位,個性化的程度便愈低,這一點迷思應該已經被ppaper給打破了,不過若要認真比較,0-99與mogu的文字比ppaper更走偏鋒,不像ppaper還是確保住「易嚼好入喉」的界線,與其說ppaper的文字是創作,不如說它是包裝精美的商品文案。

 不過,總之,既然近來類似ppaper風格的雜誌愈來愈多,可見大家的觀念已經有了轉變,我想,雜誌會從以往的好「讀」逐漸走向好「看」,不管是不是模仿來的,只要能給大家(讀者與雜誌從業人員)帶來更多刺激總是好的。

 剛好8月1日No.25的ppaper有一篇包益民跟許舜英的對談,題目是「如何編一本好看的雜誌」,先想想,下回再來談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gli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