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昨晚 Tim Keller 牧師的講題是「我們在天上的父」,這是既熟悉卻又遙遠的課題,對我來說。先來複習他所說的內容。

繼上回「徹底的重生」之後,我想以下的內容是有所延續的。如何辨識自己是否真的重生?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檢視:新的身分 (identity)、新的看見 (sight)、新的感知 (sensibility)。當我真的相信上帝是我的天父,並呼求「阿爸父」時,其實是確認了一種新的身分,新的關係。

我們可以決志、受洗、履行基督徒的義務責任,卻沒有建立應有的相對關係,就好像父親完成了生物血緣工作,卻沒有陪伴關愛子女一樣,所以真正重要的是關係。

我們必須真正活在以下五種關係當中 (可查考詩篇103:8~18):

(1) 立約 (living in covenant):祂應許成為我們的父,是一種立約,永不改變。我們要做的是守約,牢記並遵行祂的話語。 

(2) 恩典 (living in grace):祂知道我們原是塵土,會被誘惑、過犯所勝,但祂的慈愛與憐憫,不會照我們的過犯報應我們。

(3) 有把握 (living in confidence):也因此,若祂容許發生的,即便是困境,也並非因為報復,而是為萬事互相效力讓我們獲益,針對這點要有信心。

(4) 親密 (living in intimacy):關於親密的定義,字典說得很清楚。

(5) 感恩 (living in gratitude):關於感恩這點,我認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,都很重要。固然我們頌讚、感謝天父的賜予與恩典,歸榮耀給祂是一種自然、天經地義的事,但就算不是為了這個目的,在生活中為每件小事感恩,也會讓自己過得比較平安滿足。當然,如果我可以與天父處在一種親密關係當中,對祂的帶領及恩典有把握的時候,我相信我會甘心樂意地獻上感恩給祂。

最後牧師講了一句話,萬一我們的肉身父親並沒有盡到本分,沒有正確地愛我們的話,那麼,相信天上的父是完全的,是永不撇棄的,會是唯一的藥。

這也是我初初接觸基督信仰時,常常卡住的一點。雖然我地上的父親並沒有虐待我或對我做出什麼不好的事,但他確實離我的高標準太遠。過去我長久且固執地以為,對於一個孩子,父親的模範 (role model)是第一個也是最根本的,他應該要剛柔並濟,一方面認真負責、堅強信實地足以撐起一片天,另方面要疼惜母親與孩子,細心體貼地給予我們所需要的愛,更重要的是,他必須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,面對挫折與挑戰時能夠從容應付。特別是對於一個女兒,父親往往是決定她們日後能否信任另一個男人,對自己的內在外在都有飽滿自信的關鍵。也因此,即便再怎麼渴慕,我都無法說服自己、無從相信一個遠在天邊的看不見的上帝。

但最終我仍是走到了天堂的門口,心不甘情不願地叩了門,而對於這個新身分與關係的建立過程,極度緩慢地開始有了進展。從扭捏尷尬、照表操課,到現在偶爾真的能向祂傾心吐意。希望我能跟祂愈來愈熟,熟到我不必再羨慕別人,熟到脫離哀傷的自憐,盡情享受女兒的特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gli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